最近这几个月由于市场持续的强势表现红牛策略,场内对于当下是“牛市”似乎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异议,不过还是引发了关于“牛市成因”的诸多讨论,但不少流行的说法很难经得起认真的推敲。
首先,“存款搬家催生牛市”的观点就站不住脚。一方面,存款与股市资金的风险偏好截然不同,前者追求稳健,后者偏向博弈,二者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,市场也从未出现过“存款下降、股市就跌”的对应规律;另一方面,类似“卖房炒股”的说法则更不现实,房产与股票的流动性、风险属性差异巨大,一个正常的家庭是不会将购房资金投入股市的。
其次,“无风险收益率下降引场外资金进场”的假说同样的不合理。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,债券牛市也已经持续了三四年了,若是这个逻辑成立,牛市早该在三四年前就该到来了,而不是等到去年9月和今年4月才启动。
而真正推动牛市产生的核心红牛策略,在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显著提升与政策信号的明确转向,目前这一点尚未被多数投资者充分的认知,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远未完全的体现。
从行情结构来看,今年的牛股与传统蓝筹股可以说是毫无关系,全部都聚焦在“新”领域——新科技、创新药、新消费等,这正是反映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:房地产及相关传统行业表现持续低迷,但新经济领域的企业盈利则大幅的增长,尽管整体市场的盈利还只是低个位数的增长,但未来的前景已经是不可限量。
此时若还是执着于拥抱传统的大蓝筹,本质上就是在选择旧的经济结构,等同于是不相信国家的经济转型能成功。
当前中国已经到了迫切需要新的行业替代房地产经济,而不是重复过去那种“喝酒吃药”的旧模式。尤其值得重点关注的是,科创50、创业板等指数已经向着6124点大步的迈进,它们正是新经济、新故事的直接体现。对投资者而言,你只要相信中国经济转型与科技突破最终一定能成功,就应坚定的布局新经济。对于未能及时反映新兴行业崛起的这些指数、板块、个股,则无需过多去关注。
此外,本轮牛市运行的种种特征印证了并非是由散户推动,市场的情绪也未呈现出与股价匹配的那种亢奋状态。其上涨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于机构资本,尤其是高频量化对冲基金——这类机构的模型中包含了一种“价格动能因子”,股价上涨时该因子权重增大,就会引发集体性的追涨,进而推动指数直线上升。
我们都知道股市里面有个耳熟能详的谚语———“散户接最后一棒”,而当前状态下红牛策略,散户明显的还未大规模的进场,其实也就意味着市场距离真正的顶部还有非常遥远的空间,最终的上涨点位或会远远超出多数人的想象。
创通网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