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疑惑 “为何肠癌一确诊常是晚期”金铺子配资,其实并非肠癌早期无信号,而是多数人忽视了身体发出的 “肠道预警”。对此,徐浦特聘专家张晖指出,肠癌从早期病变发展到晚期,通常需要 5-10 年,但因早期症状隐匿、易与普通肠道问题混淆,4 个关键 “预警信号” 常被忽略 —— 若能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排查,可大幅提升早期诊断率,5 年生存率能从晚期的 10% 左右提升至 90% 以上。
肠癌 “一发现即晚期”,根源是 “预警信号被忽视”张晖主任解释,肠癌早期肿瘤体积小、未侵犯深层组织,症状多不典型,且易与肠炎、肠易激等常见问题混淆,导致延误:
信号特点:早期 “肠道预警” 多表现为排便习惯、粪便性状的细微变化,或轻微腹部不适,这些症状常被归为 “饮食不当”“消化不良”,未引起足够重视; 发展风险:若忽视这些信号,肿瘤会逐步增大、侵犯肠壁深层,甚至转移至肝脏、肺部,此时出现便血、腹痛加剧、体重骤降等明显症状时,往往已进入晚期; 关键误区:不要认为 “肠道不适忍忍就好”,尤其 40 岁以上、有肠癌家族史或长期不良习惯者,需警惕任何持续的肠道异常,避免因 “轻视” 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展开剩余72%这 4 个 “肠道预警”,多数人全忽略以下 4 个身体信号是肠癌早期的重要提示金铺子配资,却常被忽视,需重点关注:
1.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:规律变紊乱
预警表现:原本每天固定时间排便,突然变为 “便秘与腹泻交替”,或排便次数明显增多(每天超过 3 次)、减少(每周少于 3 次),且持续超过 2 周; 背后机制:早期肿瘤刺激肠道黏膜,会干扰肠道正常蠕动节律,导致肠道功能紊乱,出现排便习惯异常;若肿瘤阻塞部分肠腔,还会引发阶段性便秘,而肿瘤坏死脱落时又可能短暂缓解,转为腹泻。2. 粪便性状异常:形状、颜色变了
预警表现:粪便突然变细(如铅笔状、扁条状),或表面出现 “凹槽”;颜色异常,如发黑(柏油样便)、带暗红血丝(非鲜血附着),且排除饮食(如动物血、铁剂)影响; 背后机制:肠道内肿瘤会占据肠腔空间,挤压粪便导致形状改变;若肿瘤表面破损出血,血液与粪便混合,会使粪便颜色变黑或带暗红血丝,与痔疮的 “鲜血附着粪便表面” 有明显区别。3. 腹部隐痛或坠胀:位置固定、反复出现金铺子配资
预警表现:腹部出现持续的轻微隐痛、胀痛,或 “下坠感”,疼痛位置相对固定(多在左下腹部,因肠癌好发于直肠、乙状结肠),且休息、服药后无明显缓解; 背后机制:早期肿瘤刺激肠壁神经,或轻微阻塞肠腔导致肠道蠕动异常,会引发腹部不适;随着肿瘤增大,疼痛会逐步加重,甚至出现 “阵发性绞痛”(提示肠梗阻)。4.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、乏力:全身信号别忽视
预警表现:短期内(1-3 个月)体重莫名下降 5 斤以上,伴随持续乏力、食欲减退,且无刻意节食、运动; 背后机制:肿瘤生长会消耗身体大量营养,同时肠道吸收功能因黏膜损伤下降,导致机体能量、营养不足,出现体重下降、乏力;这是肠癌从早期向中期发展的重要全身信号,需高度警惕。张晖主任:出现预警信号,做好 2 步排查立即就医,优先做肠镜检查
肠镜是诊断肠癌的 “金标准”,能直接观察肠道内是否有肿瘤、息肉,若发现可疑病灶可同步取活检明确性质;即使仅出现 1 个预警信号,且持续超过 2 周,也需尽快安排肠镜,避免拖延;
高危人群主动筛查,不等信号出现
40 岁以上人群、有肠癌家族史(直系亲属患癌)、长期有高油少纤维饮食 / 久坐习惯者,即使无任何症状,也建议每 3-5 年做一次肠镜筛查,早发现息肉(癌前病变)早切除,从源头阻断癌变。
肠癌的 “晚期” 并非突然到来,而是早期信号被忽视的结果。“排便习惯变了、粪便性状异常、腹部隐痛、体重下降这 4 个预警,是身体在提醒你‘肠道出问题了’—— 及时捕捉这些信号,尽早做肠镜排查金铺子配资,才能将肠癌阻断在早期,最大程度保障健康。”
发布于:上海市创通网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